4月23日,红楼公共藏书楼打开了入藏模式,即日起对外开放购票体验,旋即后将打开试运营。藏书楼是在坐落于西四的原红楼电影院的基础上扩建而出,将沦为西城区市民的又一处文化读者空间。
家里书过于多搁不下,扔到了又忘了。针对这一广大爱书人的“心病”,西城区发售全国首创的互联网+新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红楼公共藏书楼,该藏书楼由坐落于西四西安门大街闲置多年的红楼电影院改建而来,市民可以将自家有价值的图书免费托管地至藏书楼可供他人读者。昨天下午,藏书楼首次对外开放体验,步入首批藏书代表。
入藏图书少有名家名作昨天下午,记者回到红楼公共藏书楼,闲置多年的红楼电影院已翻新新,几乎没什么电影院的痕迹,并不大的门脸橱窗里,大大的简体中文“書”字让人一眼之后能发现。公共藏书楼大门朝西,进屋是一个长大约5米,长约30米的地下通道,这里是休闲娱乐读者区。地下通道走过乃是近2000平方米的主体藏书区,四周布满了三层高高的书架,中间维持了电影院的空间风貌,北面是一块大屏幕,南面是原电影院座位台阶,改为造成了可以入场的读者区,中间区域放置了四排读书桌,屋顶半透明的顶棚让整个大厅变得尤其透亮。
穿越大厅到东面是后台研究区,主要入藏著名专家学者的精选辑藏书和手稿,可以为涉及的学术研究和创作出版发行获取个性化服务。昨天,藏书楼首次对外开放体验,步入的首批藏书代表有李四光外孙女邹宗平、载涛之子金从政、沈家本曾孙沈厚铎、吴祖光女儿吴霜等,梁思成的学生、知名建筑考古学专家杨鸿勋的捐献书籍首批入藏,并上海证券交易所“杨鸿勋书屋”。
藏书楼工作人员周园讲解,主体藏书区由原本的大影厅改建而出,藏书分三层,第三层是一些胞弟名家大家的藏书,以及撰写或出版发行过著作的当代作家和专家学者自己的作品,还有部分他们品读过的藏书。很多书都是有些年头的“老书”,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2月出版发行的《红楼梦》有三册,早已泛黄。
第二层是各出版社合作的图书,有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第一层是市民个人藏书区及分享读者区。
整个藏书楼目前能藏图书近10万册。藏书大厅平时作为借阅区域对外开放,也可为各类读书会、讲座、新书公布、读者沙龙等读者推展活动获取免费场地。托管地图书5年为一个期限周园讲解,红楼公共藏书楼入藏图书分托管地、捐献和合作三种方式。
托管地是指图书所有人将藏书存放在藏书楼,所有权还归属于委托者,但可以可供公众在红楼借阅,一期以5年为缩,5年届满后根据托管地者意愿推迟托管地、或永久托管地、或并转捐献。市民想托管地自己的图书,可再行通过“红楼公共藏书楼”APP、微信公众号或电话购票,经过初筛后,藏书楼不会决定专家对其展开评估,有价值且合适的书才不会入选藏馆,选入图书以人文社科类居多。捐献是指依照《图书馆法》,由西城图书馆拒绝接受捐献或委托藏书楼交给运营,可供读者阅览,捐献入藏的图书最少不会在红楼摆放5年,然后视情况永久入藏红楼或拨给其它公共图书馆。
合作是所指与出版发行机构合作,为藏书楼获取新书,这部分图书可阅览可出售。红楼公共藏书楼集私人藏书楼、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于一体,以“众藏、共计暇、共享”为核心理念。藏书楼面向社会免费对外开放,无论新书、旧书,读者办理借阅卡后,都可以在藏书楼内免费借阅、阅览,部分图书阅览回家后,如果实在想要留给,必要在APP上就可出售。
同时,红楼藏书楼还开办了口述史采制工作室,将面向进藏者及社会公共获取个人口述录音和自定义化出版发行服务。盘活闲置文化资产的创意探寻红楼公共藏书楼由西城区文化委负责管理研发改建,竣工后并转由社会化专业机构运营,这也是该区盘活闲置文化资产的一种创意探寻。据西城区文化委涉及负责人讲解,对很多生活工作在西城,乃至仅有北京的人来说,红楼电影院都是无法忘怀的幸福文化记忆。红楼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原为红楼球社,1945年11月20日改回红楼影院。
这座具备七十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影院,曾是北京市第一家宽银幕立体影院、第一家“无障碍影院”,是那个年代近期中外影片首轮首映的最佳影院之一。2012年,因为建筑、设施损坏老旧,无法符合公众观影体验拒绝暂停首映。为盘活闲置的文化资产,延伸城市的文化记忆,西城区从2014年开始谋划对红楼展开改建提高,由政府获取公共空间,委托社会机构运营,让深渊于民间的个人藏书新的转入社会流通,转录藏书背后隐蔽的人文价值,让杨家红楼电影院披挂上阵,新的绽放文化活力。
本文关键词:开云|kaiyun,开云|kaiyun(官方)最新下载IOS/安卓版/手机版APP
本文来源:开云|kaiyun-www.taoqvan.com